水处理药剂有哪些?都什么性质,什么原理,有什么区别?
目前,在进行水处理过程中,无论原水处理还是污水处理和工业水处理,都需要使用多种化学药剂,以满足达标排放或进行回用要求。但是,很多人还不明白,这些药剂有哪些分类,都什么性质,什么原理,有什么区别,还不是很清楚,那么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下,以供大家共同学习,这里有完整的介绍。
根据水处理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中水处理药剂的作用,可以将这些药剂分成多类,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归纳整理如下:
1、絮凝剂:有时又称为混凝剂,可作为强化固液分离的手段,用于初沉池、二沉池、浮选池及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等工艺环节。
絮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。
其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(聚合氯化铝);
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、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。
原理是:“聚并”理论,絮凝剂主要是带有正(负)电性的基团中和一些水中带有负(正)电性难于分离的一些粒子或者叫颗粒,降低其电势,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,并利用其聚合性质使得这些颗粒集中,并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分离出来。
2、助凝剂:辅助絮凝剂发挥作用,加强混凝效果。
但凡是不能在某一特定的水处理工艺中单独用作混凝剂,但可以与混凝剂配合使用而提高或改善凝聚和絮凝效果的化学药剂,均可称为助凝剂。助凝剂可用以调节或改善混凝的条件,例如当原水的碱度不足时,可投加石灰或重碳酸钠等;当采用硫酸亚铁作混凝剂时可加氧气将亚铁Fe2+氧化成三价铁离子Fe3+等。助凝剂也可用以改善絮凝体的结构,利用高分子助凝剂的强烈吸附架桥作用,使细小松散的絮凝体变得粗大而紧密,常用的有聚丙烯酰胺、活化硅酸、骨胶、海藻酸钠、红花树等。(引:百度百科)
3、调理剂:又称为脱水剂,用于对脱水前剩余污泥的调理,其品种包括上述的部分絮凝剂和助凝剂。脱水剂可以降低物料中的水分或除去化合物分子中的结晶水。
聚丙烯酰胺PAM在作为污泥脱水剂使用的时候,一般要与水的配比在0.1%-0.2%之间。溶解成胶水状的液体以后,再投加到污泥中进行混合处理。与污泥的配比一般在5%-10%,有的更低,这个要根据污泥的浓度来确定,需要通过现场的烧杯实验来确定较佳投加量和使用型号。不同污泥、不同药剂、不同设备、不同管理水平,污泥的处理效果是不同的。
4、破乳剂:有时也称脱稳剂,主要用于对含有乳化油的含油废水气浮前的预处理,其品种包括上述的部分絮凝剂和助凝剂。破乳剂是改变乳浊液的悬浮力,是本来悬浮在混悬液中的混悬物质与溶剂分离开来。
5、消泡剂:主要用于消除曝气或搅拌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泡沫。消泡剂原理是通过改变气泡张力,使气泡破裂。
6、pH调整剂:顾名思义,用于将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的pH值调整为中性。
7、氧化还原剂:用于含有氧化性物质或还原性物质的工业废水的处理。
如还原剂无水亚硫酸钠,白色六方棱柱形晶体,溶于水(0℃时,12.54g/100ml水;80℃时283g/100ml水),在33.4℃时溶解度较高约为28%,水溶液呈碱性,PH值约为9~9.5。微溶于醇,不溶于液氯、氨。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硫酸钠,遇高温则分解成硫化钠。为强化还原剂,与二氧化硫作用生成亚硫酸氢钠,与强酸反应生成相应盐。
氧化剂次氯酸钠易溶于水(5 ℃时为34%;30℃时为46%)。无水物加热至350℃时尚不分解,一般产品因含有水分,加热到180~200℃即分解。碱性水溶液对光稳定,酸性水溶液受光影响则产生爆炸性分解,并放出二氧化氯。强氧化剂,其氧化能力为漂白粉的4~5倍,是漂粉精的2~3倍。与可燃物接触和有机物混合能引起爆炸。
无水亚硫酸钠常用于电镀废水中对金属铬的还原上;次氯酸钠是氧化剂,常用作工业水处理或是中水回用的杀菌消毒剂
8、消毒剂:用于在废水处理后排放或回用前的消毒处理。
常用的消毒剂有次氯酸类、二氧化氯、臭氧、紫外线辐射等。次氯酸类消毒剂有液氯、漂白粉、漂粉精、氯片、次氯酸钠等形态,主要是通过HOCl起消毒作用。
9、微生物絮凝剂:自来水、中水回用净化使用。
药剂的种类虽然很多,同一种药剂在不同的场合使用,作用目的不同,名称就不一样。比如说Cl2,应用在加强污水的混凝处理效果情况就称为助凝剂,用于氧化废水中的氰化物或有机物时就称为氧化剂,用于消毒处理也就称为消毒剂。